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面向于手机app应用、手赚app应用、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APP图标排版、分类展示、大幅轮播图、热门/最新APP模块,二维码扫描下载,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兼容IE9+、Firefox、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
主题特点:
与2017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的表述相比,2018年关于电力行业的表述变化并不多,最值得关注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变成了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二是改革要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持续推进。
总体而言,该区间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社会用电量相对较低,山西、安徽、湖北等我国中部地区电力消费大省,三省全社会用电量之和仅与广东省相当。数据分析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信委。
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分析显示受到供给侧改革影响,东部地区部分高度依赖重采矿、化工、冶金等行业的省份,全社会用电量下滑幅度较大,如山东省全社会用电量下滑幅度高达4.8个百分点,仅为0.74%,当地经济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电力消费空间不平衡现象正在缓解从全社会用电量总量上看,2017年,我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社会用电量东高西低的情况依然加剧。11个省(自治区)主要集中的我国东部地区,其中广东、江苏、山东全社会用电量均超过5000亿千瓦时,分别占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9.4%、9.2%、8.6%,位居全国各个省份前三位。而我国中部、西部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幅度相对较高,增速超过两位数的省(自治区)均在该区域,分别为内蒙古、新疆、贵州、山西、宁夏、西藏。与我国东部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全面放缓相反,我国中部、西部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出现了大幅度增长的情况。
该部分省份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区域,其中海南、西藏占比较低,仅为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0.5%、0.1%。中部、西部省份增速明显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上看,2017年,我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社会用电量已经出现全面增长的局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新能源和清洁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35.93%,在可比企业中居领先水平。公司统筹加快推进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推动煤电清洁高效利用,努力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更低碳、更灵活的绿色发展。目前正在执行的国家级科技项目燃煤电站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及装备,率先形成适合燃煤电站烟气特性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与硫氮资源化新技术、新装备,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超低排放和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水电能量平衡分析模型的水电企业管控模式研究》等5篇技术管理创新论文获国家一等奖。
2017年6月,国电电力专题研讨火电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明确了包括生产监控、经营管控、营销管控、燃料管控、经济运行管控、技术监督、设备健康管理、环保管理等功能在内的8个功能模块,提出了引入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先期实现自分析、自诊断、自趋优等功能,后续逐步实现自恢复、自学习等建设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强调创新,激励全社会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节能减排方面,国电电力双管齐下,一方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大机组容量占比,淘汰落后产能。在各类专家人才的带领下,公司系统各单位掀起创新创效热潮,技术创新、小改小革不断涌现,取得了良好效果。新疆吉林台水电创新实施流域联调,初步实现了梯级联合调度,最大限度提高了水能利用率。国电电力强化市场动态分析,根据煤炭价格变动趋势指导火电企业准确把握采购节奏和配煤结构,推广精细化配煤掺烧模型,按照需求、掺配、采购三单精细化管理及入厂、入炉、入账一体化核算,实现煤源、煤种的成本最优组合。
目前,公司系统燃料智能化建设已基本完成,数字化煤场、无人值守斗轮机、无人值守化验室等设施建设,在全国火电行业燃料管理与技术创新中保持领先水平。近年来,国电电力以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综合性电力上市公司为目标,积极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以科技创新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水电企业以自动控制为基础,以数据管理为核心,整合运行管理历史经验和人工智慧,使设备管理更加自主,生产管理更加智能,风险决策更加科学。创新已成为时代的呼唤。
探索实践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国电电力创新的主攻方向。宁东发电公司在项目建设期间,落实技术创新项目17项,成立杨萌萌博士创新工作室和青年创新创效工作室攻关课题20余项,激发全员创新热情,助力工程建设迈向新高度。
拥有国家专利161项,其中发明专利33项,软件著作权14项。宁夏新能源等多家风电企业采用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对风机进行运行监视、故障报警、生产报表、性能分析、对标管理、单机管理,部分企业已实现现场少人值守、风机智能对风跟踪、风机视频追踪报警。
加大管理创新,深化理论发电量平衡分析法管控模型应用,有效提高风能和水能利用率。2017年,国电电力风能利用率同比升高5.17%,水能利用率同比提高6.56个百分点。技术创新方面,加强与专业研究机构交流合作,积极优化新形势下深度调峰需求的技改方案和技术储备,实现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效益最大化。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对电力企业乃至整个产业形态带来深刻影响。坚持创新驱动是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不二法门。大力实施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2017年完成49台机组的超低排放改造工作,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幅度均超过50%。
秉持初心 战略引领创新是国电电力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庄电公司灵活性改造示范工程顺利推进,是我国首台实现供暖期调峰负荷率达到30%的600兆瓦纯凝机组。
面向未来 智慧强企智慧企业建设是国电电力未来创新的根本。国电电力建立党委牵头抓总、业务部门具体落实的人才培训体系,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目前共评聘专家人才362名,培养全国技术能手13名,拥有集团级首席技能师9人,公司首席师和专家29人,基层首席师和专家79人。
截至2017年9月底,公司水电装机1368.78万千瓦,风电装机535.31万千瓦。该系统集成了基层各单位生产主控系统、环保系统等重要监控数据和利润管控数据,国电电力本部和基层单位间视频网络已联通,实现了本部对下属单位经济、安全和环保等运行情况的全过程监督、计算处理、统计查询、汇总分析,既为企业管理者在利润执行、节能减排、应急处置等方面提供了决策依据,也提升了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公司有序推进大中型水电资源开发,提升水电治理和效益。国电电力以绿色低碳智能为方向,全力推进智慧企业建设,构筑1+4的总体建设布局,系统打造公司本部智能管控大数据中心和智慧火电、智慧风电、智慧水电、智慧煤矿,全面覆盖生产、经营、发展、党建等各领域,努力实现自分析、自诊断、自管理、自趋优、自恢复、自学习、自提升的一流智慧企业特征。万众创新的热潮方兴未艾,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当前,国电电力坚持创新驱动,通过管理信息化、产业智能化全面升级,加快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综合性电力上市公司步伐。另一方面做好节能改造,提高机组效率,供电煤耗逐年下降。
公司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持续加大科技项目研发投入,近三年来累计投入科技创新资金1.04亿元。不久前,新组建的国家能源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凌文第一次到国电电力调研,要求国电电力全面提升生产经营技术指标水平,勇争第一,把国电电力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力上市公司,打造成为全球常规发电领域最领先的企业。
按照试点先行,全面启动的原则,国电电力在各业务领域重点推进东胜公司、宁东公司、宁夏新能源、吉林台水电、察哈素煤矿等15家试点智慧企业建设。大同二厂(公司)8号机组通过汽轮机通流改造煤耗下降了15.4克/千瓦时,降幅4.28%。
国电电力适应市场变革,紧跟时代潮流,以新能源引领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国电电力施行事业部制,先后成立新能源事业部、煤化事业部等部门,加强公司对新能源、煤炭、化工等业务的专业化管理。经过不懈努力,公司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工作体系持续完善,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智慧企业建设有序推进,有力促进了公司转型升级,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数字是对创新最好的佐证:2012年至今,国电电力承担重大科技项目43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4项,其中国家级15项2017年,作为河北南部电网的电力交易机构,河北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积极克服电力供应紧张等不利因素,充分依托河北南部电网电力交易平台,组织电力直接交易925笔,26家发电企业与296家电力用户、33家售电公司登录平台达成了交易,全年交易电量302.3亿千瓦时,相当于邢台、衡水两地全年用电量之和,降低用户购电成本7亿元,有效释放了改革红利。
构建多买多卖市场格局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河北电力交易中心全面提升服务理念,保障用户充分行使自由选择权,强化对发电企业、售电公司和用户的服务职能,提高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积极推动培育多元化的售电主体,不断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和用户用能水平构建多买多卖市场格局是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河北电力交易中心全面提升服务理念,保障用户充分行使自由选择权,强化对发电企业、售电公司和用户的服务职能,提高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积极推动培育多元化的售电主体,不断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和用户用能水平。
2017年,作为河北南部电网的电力交易机构,河北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积极克服电力供应紧张等不利因素,充分依托河北南部电网电力交易平台,组织电力直接交易925笔,26家发电企业与296家电力用户、33家售电公司登录平台达成了交易,全年交易电量302.3亿千瓦时,相当于邢台、衡水两地全年用电量之和,降低用户购电成本7亿元,有效释放了改革红利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纳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
下一步煤炭和煤电化解过剩产能的总体形势、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等问题或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点。挑战和考验必将伴随新一年能源发展的脚步。
1 留言